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探索绿色智慧农业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落地开平

发布者:资源环境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6浏览次数:10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江门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隆重举行。该基地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平市丰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以“技术集成赋能、绿色转型提质”为核心理念,整合面源污染管控、智慧农业、生态种养等先进技术体系,为大湾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实践样板。

揭牌仪式上,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罗朗副院长强调了聚焦技术落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多方协同,推进科研教育平台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江法源副主任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角度出发,介绍了在优质种质培育、科研平台建设、农技服务网络构建等方面的合作方向,并承诺为示范基地提供资源与政策支持。

项目首席科学家张玉龙教授系统阐释了基地核心技术布局,通过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污染生态修复方案及低碳农业模式集成,构建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课题负责人赵本良进一步补充了富硒种养、旱地间套作等轻简化技术路线,并表示将与科技园共建“产研联动”机制,推动高值化绿色生产。华南农业大学陈火君高级农艺师从生态农场建设角度展开论述,提出校企合作聚焦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效益提升。开平市苍城镇副镇长梁锦强详细介绍了本地特色养殖产业发展需求,为适配潜力技术研发提供实践参考。开平市苍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炳毅主任分享了农村水体治理经验,明确了面源污染管控的现实着力点。

揭牌仪式后,专家团队深入科技园区核心基地调研,观摩稻田无人机施硒技术应用。在稻田种养区,富硒强化“稻鸭”、“稻虾”、“稻蛙”等模式引起关注,该模式通过生态循环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实现碳减排与经济收益的双重提升。在鳗鱼、甲鱼养殖基地,水质实时监测设备与尾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细节受到重点关注。调研团队提出,构建种植-养殖内循环体系可有效消纳养殖废水,同步改善土壤地力,为优化绿色技术集成方案提供实证依据。该示范基地将通过“模式优化—基地示范—产业推广”链条式运作,探索农业绿色转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基地计划形成可复制的技术包与标准体系,打造生态循环示范场景,助力大湾区构建安全、高值、低碳的现代农业绿色生产范例。


图文来源: 赵本良

初  审: 唐吕彬

复  审: 方永立

终  审: 方秋中

学院简介-
本科生培养-
师资队伍-
学生工作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zyhjxy.scau.edu.cn/ zyhjxy@scau.edu.cn 020-85281887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院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