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18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率领团队赴粤北连山、连南、乳源、南雄四地,开展稻田生态种养系列科技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座谈交流、示范基地建设等形式,为粤北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
技术培训进乡村,示范指导在田间
8月16日,章家恩教授团队先后在连山县小三江镇省洞村和太保镇欧家村举办稻田生态种养技术专题培训会。培训会上,罗明珠副教授、向慧敏副教授、李荣华博士分别就稻田养鸭、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鱼等技术进行系统讲解,章家恩教授对培训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培训会后,章家恩教授团队为稻渔企业捐赠稻渔综合种养专用饲料及相关功能制剂产品,随后深入田间现场指导鱼苗(禾花鲤和泥鳅)投放、饲料投喂等关键技术操作,为当地企业和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支持。章家恩教授在活动中指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绿色健康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既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在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活动当天,团队还与连山县农业农村局领导、连山农科院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为“稻鳅/稻鱼生产示范基地”揭牌,标志着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在连山再添一处示范基地。
章家恩教授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会
在小三江镇开展投放鱼苗、捐赠饲料、投喂饲料等活动场景
在欧家梯田开展“稻鳅/稻鱼”示范基地揭牌、饲料捐赠、投放泥鳅苗、投喂饲料等活动场景
问诊把脉破难题,共谋发展献良策
8月17日,章家恩教授团队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敏怀一行赴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专题调研。调研组与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及当地稻渔生态种养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座谈会上,针对企业反映的水稻与水产品种适配性不足、病虫害等农业灾害防控技术不力、配套服务产业链不完善、市场销路不畅等发展瓶颈,章家恩教授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一是深入挖掘连南稻田养鱼历史文化价值,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联动发展;二是通过“良种+良法+良机”的技术集成创新,突破稻田生态种养关键技术瓶颈;三是构建“模式、标准、机制、市场”四轮驱动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体系,推动稻田生态农业的多产融合发展。李敏怀副局长表示,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将支持连南建设标准化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依托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同时加快推动“连南稻田鱼”地理标志认证和深加工产品研发与开发工作。会后,调研组到励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穗禾家庭农场、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示范点——耘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现场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调研组在连南开展座谈会
调研组在连南调研稻渔种养企业及生产基地
示范推广建基地,科技赋能兴产业
8月18日,团队先后赴乳源瑶族自治县和南雄市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调研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冲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南雄市富农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举行的座谈会上,章家恩教授围绕“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主题作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团队在稻田生态种养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两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章家恩教授提出要充分发挥“气候好、山好、林好、水好、田好、政策好、传统好、前景好”的八大区域优势,切实提升稻渔综合种养“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改土、降污、减排、增收”的八大功能目标,全面构建“政府+科研机构+生产主体+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大力促进“产+供+销+文+旅”五业联动,协同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期间,章家恩教授团队与韶关市农业农村局以及乳源县和南雄市农业农村局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揭牌,标志着两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在粤北地区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新进展。
章家恩教授团队在乳源和南雄开展座谈会
章家恩教授团队开展示范基地揭牌及田间考察活动
此次粤北之行,章家恩教授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技术推广、献计献策、基地建设、经验总结等多维度服务,为当地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科技服务,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未来,团队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赋能稻渔综合种养力度,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华农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