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工党支部委员冯远娇副研究员的带领下,华南农大"科技小院行"团队前往中山市芊松园花卉种植有限公司开展科技助农实践活动。该团队由大学党员、团员组成,依托广东中山花木科技小院平台,聚焦罗汉松绿色种植技术展开深入调研与服务。
团队成员与广东中山花木科技小院专家及芊松园基地负责人合照
深入调研把准产业脉搏
实践团队走访了中山地区造型罗汉松大规模种植基地——芊松园。该基地以“精品化、艺术化、标准化”为特色,在整形修剪、水肥一体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团队发现基地在施肥管理上虽已实现定量定时,但仍存在化肥施用偏重、施肥结构单一等问题,易引发土壤板结、有机质流失和植物吸收效率下降等隐患。
团队走访芊松园基地
科技赋能助力绿色发展
为精准掌握土壤状况,团队严格按照标准采集土壤样本,后续将进行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等等指标分析,作为肥料配方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建议采用"长效肥+速效肥""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的科学配比方案,通过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升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养分高效吸收的同时提升土壤活性,推动罗汉松种植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随后几天,实践团队参与了芊松园罗汉松各类施肥实践活动。
土壤样本采集
团队在芊松园施肥照片
产学研融合培育新农人
团队成员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交流、实地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种植户的技术需求。“在学校里学到的土壤与肥料知识,只有走进田间,才能真正转化为服务农业的技术力量”参与学生深有感触。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走进基层、深入产业一线的专业锻炼,更是一次关于服务“三农”责任与担当的生动教育。
未来,团队将依托科技小院平台,持续为基地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助力地方花木产业在“生态振兴”的道路高质量发展。此次实践展现了高校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生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