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绿美广东建设,7月24—26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先后赴清远连山、韶关乐昌市、浈江区和始兴县,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DF2300500)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1B0202030002)的技术指导、示范基地揭牌及乡村振兴专题调研等活动,助力粤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赋能“稻+鳝螺”新模式,打造稻渔种养示范新样板
第一站,章家恩教授团队赴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永丰村实地调研稻鳝、稻螺生态高效种养技术生产示范情况,详细了解示范基地的实施进展及经验成效,并对合作社在稻鳝、稻螺种养基础上探索“稻+”多元化综合种养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示范基地揭牌环节,团队成员与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县农科院负责人、镇村干部及基地技术人员共同为我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稻鳝生态高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基地揭牌,并为生产基地捐赠稻鳝综合种养专用饲料及相关功能制剂产品,助力技术落地推广。在随后的座谈会中,章家恩教授结合当前福堂镇和示范基地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思路与建议,即“一个聚焦”:就是要一门心思、一鼓作气地聚焦于稻田综合种养与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这一核心发展目标,将基地打造为连山第一个千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村;“二个关键”:要重视和做好两个关键组合,即切实发挥好“资金+组织”和“技术+管理”两个“组合拳”对项目的重要支撑作用;“三个给力”:即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给力、科研机构给力和村集体(合作社)给力,要“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共赢发展。通过上述举措逐步将基地建设成为粤北“稻+”综合种养先行示范区。
图1 我校团队与地方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在生产示范基地合影
图2 稻渔综合种养专用饲料及功能制剂产品捐赠活动
图3 团队田间技术指导和座谈会现场
校企共建永根科技站,助推稻鳖产业大发展
第二站,章家恩教授团队与韶关市、乐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一行赴韶关乐昌市益邦生态农业公司开展调研。调研过程中,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地建设及生产情况。一行领导、专家等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水稻长势和甲鱼养殖情况,重点了解和探讨了稻鳖综合种养“大田套小田、人机协作、分级饲养”模式的技术要点及遇到的相关问题。章家恩教授对该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控制稻田病虫害、促进生态循环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下一步稻鳖生态种养技术创新与优化集成发展的建议和后续合作思路。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章家恩教授团队向公司授予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牌匾。在调研和座谈交流中,章家恩教授指出要聚焦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校企产学研合作优势以及“永根科技站”平台赋能作用,强化稻渔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的创新迭代,适度开拓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空间,延伸产业生产链条,加大稻鳖综合种养产业向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稻田绿色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图4 调研团队考察稻鳖共作情况
图5 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牌匾授予活动
稻虾轮作激活冬闲田,人才驿站助力乡村兴
第三站,章家恩教授团队与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在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陈江村开展调研。在“科技兴稻虾,聚才促振兴”座谈会上,新韶镇镇长介绍了陈江村在典型村建设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章家恩教授围绕“生态农业、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主题作报告,介绍了团队目前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发专项的主要任务目标与研究内容、以及团队在稻田种养、稻田间套作与林下经济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针对新韶镇及陈江村发展情况,章家恩教授提出五点建议,一是科学编制镇村发展“十五五”规划;二是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及其现代化发展方向;三是推动农业园区化、生态化和智慧化发展;四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生态田园建设;五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会上,浈江区领导为团队师生颁发乡村振兴人才顾问聘书,搭建起校地合作的人才驿站新平台。
随后,调研组深入韶关市红岭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虾(克氏原螯虾)轮作生产示范基地考察。基地负责人重点汇报了自章家恩教授团队今年3月调研以来,示范基地在稻田种养模式优化、水质调控、鸟类与福寿螺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改进成效。章家恩教授对基地的创新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和鼓励示范基地在中稻生产期间采用鸭稻共作生产技术模式,进一步挖掘稻田生态系统的时空资源生态位,并与后续小龙虾的反季节轮养进行有效与高效对接,实现稻田综合种养周年生态循环生产,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发展目标。在基地活动现场,章家恩教授团队与当地领导干部共同为我校承担的国家和广东省两个重点研发项目的生产示范基地揭牌,并举行稻虾综合种养专用饲料和功能制剂产品捐赠活动,为当地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图6 召开座谈会和颁发人才顾问聘书环节
图7 稻虾(小龙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揭牌
图8 稻虾综合种养专用饲料及功能制剂产品捐赠活动
稻虾生态种养探新路,禾下经济发展谱新曲
第四站,章家恩教授团队来到始兴县隘子镇开展调研交流。首先,在镇政府召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隘子镇书记介绍了隘子镇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总体情况。章家恩教授对隘子镇及韶关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这类生态农业模式是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双赢的重要实践和载体,并介绍团队在粤北地区的科研合作历程及团队在稻田种养、稻田间套作、旱坡地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针对隘子镇发展情况,章家恩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二是创新发展和做大做强“禾下经济、林下经济”两大产业经济;三是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随后,调研团队来到韶关市禾下乘凉科技有限公司,与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共同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稻田罗氏沼虾生态高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揭牌,并举行稻田综合种养专用饲料产品捐赠等活动。
图9 座谈会现场
图10 稻虾(罗氏沼虾)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揭牌和饲料捐赠活动
“稻蛙”节庆活动融文旅,产学研用协同提质效
第五站,章家恩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始兴县沈所镇首届“稻蛙节”启幕活动。开幕式上,章家恩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发言,介绍了团队在稻田生态种养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团队在粤北地区的一系列产学研合作情况,强调要进一步通过深度合作,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粤北地区“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在农事互动和科普教育环节,团队成员为企业、农户和游客开展稻蛙共作技术与科普指导,积极参与稻蛙垂钓等农旅活动。
图11 “稻蛙节”开幕式活动
图12 团队成员在“稻蛙节”及稻蛙生产示范基地合影
此次系列活动中,章家恩教授团队通过调研座谈、技术指导、示范基地建设、人才赋能和产业发展决策咨询,进一步推进了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成果在粤北地区的落地转化,彰显了我校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中的科技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产学研用合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美丽田园与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华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