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专业代码1714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毕业生。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生物治理的基本知识、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 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具备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专业准入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概论、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五、专业准出课程:
环境土壤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毕业前须修满的学分要求和其他所需条件。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262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 160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4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 50学分,专业拓展教育课程8学分,个性拓展教育课程10学分,实践教育 34.5学分。
| 					 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实践 周数  | 			|||
| 					 总数  | 									 理论  | 									 实验  | 			|||||
|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 									 45  | 									 752  | 									 752  | 									 4  | 			|||
| 					 专业教育课程小计  | 									 50  | 									 800  | 									 800  | 				||||
| 					 拓展教育课程  | 									 专业拓展课程  | 									 8  | 									 128  | 									 128  | 				|||
| 					 个性拓展课程  | 									 10  | 									 160  | 									 160  | 				||||
| 					 实践教育课程  | 									 整合实验  | 									 13.5  | 									 432  | 				||||
| 					 整合实习  | 									 11.5  | 									 11.5  | 			|||||
| 					 其它实践  | 									 18  | 									 19  | 			|||||
| 					 毕业要求  | 									 环境科学专业(不设方向)  | 									 160  | 									 2262  | 									 1840  | 									 432  | 									 34.5  | 			|
| 					 环境科学专业(不设方向)统计  | 									 选修课比例  | 									 18.8%  | 									 实践环节比例  | 									 21.5%  | 			|||
专业主任:种云霄
八、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