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南和东南沿海单、双季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2024YFD2300500)全面实施。4月20日,项目首席科学家章家恩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联合肇庆市农林科学院,在肇庆鼎湖区成功举办了再生稻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和节水抗旱稻撂荒地复垦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启动仪式。
项目组成员与地方领导为再生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揭牌
在再生稻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启动仪式上,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肇庆市农林科学院院长陈转红致辞,对项目落地肇庆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章家恩教授在讲话中强调,项目将通过构建“良种筛选、良法集成、良机融合”的技术集成创新体系,实现水稻增产提质增效,推动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随后,章家恩教授、向慧敏副教授与陈转红副局长、肇庆市农林科学院钟春燕副院长等专家领导共同为示范基地揭牌。揭牌后,子课题负责人向慧敏副教授介绍了再生稻综合种养模式对强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效益与农民收益等方面的多重优势。随后,项目组成员与地方领导共同将泥鳅苗和鸭苗投放到示范基地稻田中,标志着再生稻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正式在肇庆落地实施。
参加项目启动仪式的人员合影
现场向稻田放养泥鳅活动
现场向稻田放养鸭苗活动
在节水抗旱稻撂荒地复垦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启动仪式上,基地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余新桥教授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翻耕、施肥、播种、覆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讲述了该技术在撂荒地复垦、节水抗旱和轻简化栽培等方面的突出优势。随后,章家恩教授、余新桥教授、陈转红副局长等相关人员共同为节水抗旱稻撂荒地复垦技术示范基地揭牌。
余新桥教授介绍节水抗旱稻栽培技术
参加揭牌的领导和专家合影
在项目推进专题座谈会上,章家恩教授就项目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一是要加强实验示范内容的规范化设计,建立再生稻高产优良品种的鉴选指标体系,认真做好田间定位观测和数据采集工作;二是要加强课题/子课题间的交叉融合,力求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三是要加强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切实惠及广大农户;四是要加强政产学研协同,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确保各项任务目标按期顺利达成。
项目组成员与肇庆农林科学院领导及相关人员开展座谈会
此次示范基地的落地,是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全省推动水稻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的重要一步。项目通过集成创新再生稻生态种养与节水抗旱稻栽培技术,将有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耕地撂荒、碎片化以及农业劳动力不足等挑战,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华农智慧与力量。(文/孙道琳、图/郑信有)